年輕人創作力量非同小可,以訪問方式,同社區持份者傾談,製作人物紀錄片;製作短片及遊戲節目,以綜藝節目傳播共融信息。
題材
類別
對上一次係邊個講故仔俾你聽呢?今次就等幸福點子、林村公立黃福鑾紀念學校、還有我哋鄰住創本視一齊講個故仔俾大家聽啦!《富善街最後一站》改編自美國作者馬特德拉佩尼亞的《市場街最後一站》
香港有長者跳舞女團咁大件事冇人講?「老幼勁舞團」一班老友記跳舞跳得咁好睇得唔得㗎?今次一齊去問吓荃灣嘅街坊先!
唔少家庭主婦都會為咗照顧屋企人同埋做家務頭痛,更何況係需要照顧有長期病患家人嘅照顧者呢?今集再由崇真書院嘅同學,介紹一度慳時間、簡單方便,而且可以一路整一路享受親子時光嘅餸菜。
提起駿洋邨你哋會諗起啲乜?除咗隔離營之外,呢個社區仲有好多有人情味嘅小商戶,今次就同共創駿洋其中一間人情味商戶Bomber Salad合作,教大家整佢哋最拿手嘅日式玉子燒蛋捲三文治,麵包裏面除咗夾住口口嘅玉子燒之外,仲夾住濃濃嘅人情味添!
友誼從來唔會被年齡差距規限!17歲同83歲可以有幾friend?@老幼勁舞團 跳舞導師輝仔同學員蘊好因為舞蹈成為知己,仲唔傾唔知咁啱vibe,除咗Friend 過打Band,仲可以Friend到跳舞!
大埔依山傍水,位處其中的大埔滘自然護理區,更擁有全港最茂盛和最完整的次生林,為學習植物的最佳地點。今集香港戶外生態教育協會的 Maggie 和 Kimberley 帶領恩主教書院的同學走出課室,來到這個後花園。兩位導師無不展示出她們對環境教育工作的熱誠,希望同學也遇上像她們當初愛上大自然的契機。
照顧者大多會面對不斷重複的生活:照顧親人日常起居、處理家中一切大小事務。日復日,他們會懷疑「這便一世嗎?」但照顧者Winnie想告訴同路人只要心存希望,必定會看到曙光。
香港多了人喜歡行山,但有幾多人真的愛大自然?香港戶外生態教育協會創辦人之一的沈鼎榮先生因為醉心大自然,希望讓更多港人能夠認識香港的自然環境,先了解,然後落力保護這個「我地」。
上集阿樂及老姜去到位於長沙灣的陳文雕刻利用活字較勁,今集測試兩位的創意,究竟最後誰能稱霸?
飛行棋玩就玩得多,原來可以動手自製!為了連結起洪福邨的街坊,洪孩兒舉行大型活動「我們的洪福邨 BigBig Zoom 網上互動嘉年華」,希望鄰舍互助互愛,亦藉此提升親子關係。
中學生二次創作心愛的動漫角色,化身成盒之助及紙治郎,利用小遊戲及有趣短劇,介紹環保回收資訊。
老幼勁舞團計劃踏入第二年,參與長者人數已過百人!幾隊參賽隊伍在台上較勁,施展渾身解數,名次只是次要,最重要的是長幼隊員之間滿滿的愛。
疫情依舊,香港每日棄置15公噸即棄口罩。今次兩位聖母書院嘅開箱專員為大家實測兩款布口罩,邊款比較舒適貼面又唔起霧氣?睇完你就知!
赤柱地膽大姨媽介紹赤柱好風光,身為長者義工的她亦教各位老友記用按摩球伸展手腳,當中還有超神奇康復案例!
新舊街坊大比拼,社區文化知多少!參加者街頭鬥到巷尾,重新認識社區每一角落的過去文化歷史、未來發展改變及現在的人情味故事。第一集:九龍城區。兩代九龍城人互鬥一番,最後會鹿死誰手?
「我記得好清楚,我28年冇睇過電影。」熱愛觀看電影的黃太,由於要照顧有視障的兒子明讚,放棄了自己的興趣,亦失去自己的私人時間。但為了栽培有音樂天賦的明讚,一切犧牲似乎都不值一提。
廚餘原來都充滿商機?要在環保行業突圍而出好困難?這次《非常問題少年》邀請到本地環保社企綠行俠創辦人Peann分享她創辦綠行俠的心路力程,並喚醒每人心中的環保使命。
節目將走訪不同人事物,見證人類社會每一小步的前進。True Colors Symphony是由不同能力、年齡及國籍人士組成的共融管弦樂團,節目紀錄他們如何化解差異,合力演奏名曲《A Whole New World》,並闡釋他們心目中的新世界。
今集非常問題少年由港島民生書院同學邀請耆鄰有里的家居特工隊陳景年先生進行訪問。陳先生以年輕時的電工技能,回饋興東區的居民,體現鄰舍守望相助的精神。
有冇諗過視障人士係點樣煮食㗎呢? 有冇想像過一間有殘疾人士營運嘅餐廳呢?今集《煮出人情味》請來黑暗中對話嘅Inti, 去到新加坡餐廳厨尊教大家煮嘢食。
玩出我天地第二集嚟啦!今次就同兩位老友記一齊試吓由香港設計嘅獲獎遊戲Lighten Dementia,仲請埋遊戲設計師一齊嚟玩添!
做運動可以令身體會產生安多酚,唔只可以抗壓,仲可令人有平靜、愉悅嘅感覺,而且運動可以享受個人嘅時間,長時間照顧病患人士嘅照顧者實在非常需要。咁喺繁忙之中做啲咩運動好呢?就等崇真書院嘅同學教吓大家啦!
香口嘅食物就好多人都鍾意,再加埋東南亞好味嘅香料,小編淨係諗都流晒口水呀!今次我哋就同幾位嚟自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天水圍天晴會所嘅少數族裔爸爸整佢哋嘅傳統美食,分享美食嘅由來,睇見都想食呀!
大家記唔記得自己嘅母校呢?無論係中學定小學,學校總會同你渡過好幾年嘅光陰,學校內嘅一草一木,附近嘅街道、公園、食肆,都係在學時期嘅美好回憶。香港道教聯合會雲泉學校遷校在即,將會由牛頭角上邨搬去安泰呢個新社區,一班同學同大家分享校園內外嘅點滴,同埋對新社區嘅期待。
鄰住創本視一周年了,過去一年我們經歷過疫情,從上網課到實體拍攝,見證了香港不同社群的人情味故事。用十分鐘回顧這一年,剛好。
每次去譚仔都會點土匪雞翼,究竟點解土匪雞翼叫土匪雞翼?這次由啟德區義工雅欣教大家做土匪雞翼,想知如何鎖緊雞翼肉汁?就要留意今集《煮出人情味》了。
崇真書院的學生經過訪問天使綜合症患者的照顧者,對自己有何反思?除了能親身接觸照顧者,亦盼望外界能給予他們關心和愛。
表達關愛並非一定要蒙著嘴,蒙著眼參加障礙賽體驗視障人士的生活亦可引發對傷殘人士的同理心。兩位中學生戴上眼罩衝破重重障礙,發現原來自己可以為傷健共融跨出一大步。
回流港青大戰本地老薑體驗香港碩果僅存的活字印刷,來到位於長沙灣的陳文雕刻,了解香港地匠人精神!
延續上集大激鬥,今集主持需要在理髮師小白替長者理髮期間,與長者閒話家常。Iva能否極速打開長者心扉,殺Bill片甲不留?
長者一向給人的感覺是需要受助的一群,而「社居耆健醫學堂」的參加者正正改變了這個社會定型,長者義工們參與網課及探訪其他區內長者,提升健康管理能力。其實老友記都可以助人自助!
滅蚊?唔洗用劍嘅,用蚊香就得喇!兩位聖母書院的學生將會利用咖啡渣製作蚊香,想驅蚊都可以支持環保!
張子浩是個24歲少年,練習長號已16年,因為患有大腦麻痺症導致右半邊身活動受限,這條音樂路注定走得不平凡。
坪洲以前是個工業重鎮,全盛時期整條永興街都是瓷器廠,現時全港只剩下兩間。這次邀請超記瓷器的老闆娘介紹坪洲瓷器工業歷史,並訴說手繪瓷器的有趣事。
風和日麗,你打算約朋友打籃球;運動後到廁所抹抺汗,再買罐冰凍可樂嘆一嘆!是不是平凡又簡單?但對輪椅使用人士可能意外地困難。鳳溪第一小學的學生輪椅初體驗,切身感受「平凡簡單」 的日常生活。
因為一次義工的經歷,Ernest決心利用自己於科技的專長,創立AESIR,以AR及VR幫助弱勢社群。
不同族裔的香港年輕人聚首一堂,互鬥文化智商高低。首集主題為「幸運」,好運氣人人想要,無分種族,但求運法卻大相逕庭,節目將為你帶來在家 Cultural Shock!
青年人與對象互不相見、隔著實體屏障下展開非常答問,大家暢所欲言,打破無形隔膜。今集請到李兆光先生,談及聽障家庭與一般家庭的相異之處。觀眾或者見到相同之處甚於不同之處。
輪椅人士嘅生活係點?邊啲交通工具唔方便輪椅人士使用?嶺南衡怡紀念中學 同 聖公會基樂小學 嘅同學喺今集《傷健樂滿FUN》裏面,聯同自強協會用遊戲形式話俾你知。
上一集嘅家常菜薯仔炆雞翼,應該好多香港人都食過,今集嘅印度地方小食 Aloo Pakora 唔知你哋食過未呢?同樣主要材料都係薯仔,加埋印度香料煮出嚟嘅味道又係點嘅呢?今集由WEDO GLOBAL 嘅Alina 教大家煮嚟試吓。
香港六七十年代除咗小食之外,膾炙人口嘅流行曲同歌詞、具有時代意義嘅建築同城市規劃,都係香港文化歷史流傳至今嘅瑰寶。第二集嘅「回到六七十年代」繼續用遊戲同大家回顧同認識下香港六七十年代嘅事物。
今集遊戲節目《點止乜乜咁簡單》同大家玩吓問答遊戲,參賽者要施展渾身解數,解答唔同嘅香港文化以及知識問題,如果有留意香港嘅不同文化嘅話,今集裏面啲問題一定難唔到你啦!
參加咗尊賢會、同是獨居長者嘅得哥,成為關懷界嘅KOL,將自身處境化成對同路人嘅祝福,致力喺網上關心其他長者,娛人娛己,助人亦可自助。
十位學生,講述十位他們最受其影響的人,配合學生所作的《拼圖遊戲》一曲,表達「謝謝你成就了現在的我」。
滿面笑容是天使綜合症患者的特徵,笑容背後是全天候守護患者的照顧者。秀玲盡心盡力照顧患病兒子,感受到的,除了辛酸更多的是無盡的喜悅。
嶢嶢是個患有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YouTuber,創作內容啟發輪椅朋友社區參與、教育公眾其實傷殘人士的生活亦可多姿多彩,希望任何人都時時事事試!
三個熱血青年跟隨專業攝影師,由坪洲出發攀山涉水環繞香港一周,為期三日,邊拍邊走,一生人可能得呢一次!
理髮師為公公婆婆義剪,兩位主持當然不會放過此機會好好鬥一番!主持手執畫筆而非剪刀,看看誰能夠精準地畫低婆婆年輕時的模樣!
有時候「看見」使我們遲疑,看不見的人卻能自信地踏出每一步。
平時飲完咖啡,有沒有想過咖啡渣何去何從?原來咖啡渣可以製成手工梘,今次聖母書院兩位同學進行DIY咖啡渣手工梘比賽,途中差點發生爆炸!這麼驚險,你又怎容錯過!
VR不只玩樂,還可以帶給人正力量!保良局何蔭棠中學4位學生設計出一款VR遊戲,七個場景助你改善心理健康。我們派出挑戰者軒仔試玩,效果令人意想不到!
潮流興走塑,但想和同學飲杯珍珠奶茶,無飲管很麻煩,可重用飲管是其中一條出路,但市面上有很多款,究竟哪款最好?聖母書院同學 Iris 會為我們實測兩款可重用飲管,大家睇下邊款啱自己多啲?
面對母親及丈夫相繼離世,兒子又患罕有遺傳病。朱太得到香港傷健協會的幫助,從畫畫之中了解自己的方向,在照顧兒子及metime兩者之間取得平衡。
阿Wing本來是個熱愛運動的年輕人,一場意外導致失去雙腿活動能力;意外後的他重拾一直以來的興趣,積極尋找輪椅運動的無限可能。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如果小朋友培養閱讀習慣,家長的角色就非常重要了。這次邀請到洪孩兒社區網絡支援計劃的合作機構「綠腳丫」講故事姨姨--Vancy姨姨分享個人讀繪本的心得。
香港人口老化,與長者相關問題日趨嚴重;長者心理健康更鮮有被照顧。港島民生書院學生訪問「耆鄰友里」社區支援網絡的兩位社工Olivia及Billy,籍此發現擁有身心靈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
現代人習慣利用科技,以文字溝通。青年難得與真人對話,漂流問答。今次請到Ben Sir-一位聽障人士,也是一位退役跆拳道運動員,和大家分享經歷。
從小就患上ADHD,老師同學都認為佢係怪人,歌手安俊豪卻認為自己一啲都唔特別,佢會同大家分享小時候患病嘅遭遇同跟家人嘅關係。
其實薯仔係好多唔同國家和地方嘅主要食材,烹調嘅方法亦都各有特色,一連兩集嘅「煮出人情味」教大家煮唔同地方嘅薯仔餸菜。第一集煮嘅係香港家庭當中家傳戶曉嘅經典菜式-薯仔炆雞翼,而且每家每戶嘅配方都有少少唔同,今次由Chloe分享嘅家庭秘方唔知啱唔啱你胃口呢?
啄啄糖、瑪仔、香蕉糕呢啲香港六七十年代嘅小食你「聽」過未?今次考下各位來自皇仁舊生會中學 同尊賢會 嘅朋友,用ASMR聲音分辨呢一啲傳統香港小食。
從小因為小兒麻痹症而需要以輪椅代步的曾啟,不但致力於發聲發聲爭取無障礙設施,更加入自強協會成為義工為相健人士服務。路從來都比別人難行,他希望為未來社會鋪出更無障礙嘅道路。
老人家嘅記憶力同專注力其實係可以靠訓練來保持,第一集《玩出我天地》試玩嘅就係一款由台灣嘅失智老人基金會設計,幫助老人家改善記憶力嘅桌遊「這樣玩不失智」,仲邀請咗兩位#老幼勁舞團嘅老友記 Gogo & Rainbow嚟一齊玩添!
「廢老」也許是很多人對長者的其中一個標籤。但原來不少長者原來不廢,甚至是跳舞高手!三位金花夥拍年輕導師組成老幼勁舞團,一路走來,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餃子近年大行其道,煎炸蒸煮樣樣有;由平民地道餡料至國際化餡料應有盡有。但回歸街坊的味道你又試過沒有?這次邀請到坪洲街坊娣姨教大家做韭菜豬肉餃,原來餃子好易「餃」!
世界各地對「美」的定義各有不同,這次邀請一眾小學生及少數族裔一起尋找美麗之最!覺得自己外貌不夠好?看過這集文青答問戰,你會發現總有地方會懂欣賞你的美。
皮影戲並非必定老套,當傳統工藝遇上繪本,又會創造一個怎樣的皮影戲偶?洪孩兒藉著舉行大型活動「我們的洪福邨 BigBig Zoom 網上互動嘉年華」,連結起洪福邨的街坊,打造友愛社區。
公共屋邨除了公園及一般的休憩設施外,原來可以擁有一個屬於街坊的社區園圃!這次洪福邨地膽珍姐帶同兩位學生玩盡整條邨,探索這個可能是全港最綠的屋邨!
五位環保戰士受天神的指派拯救毫無環保意識的人類,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取得製造黃金酵素的方法!
眾所周知港人愛旅遊,長者也不例外。這次團隊派出三位長者試玩專員實測崇真書院學生設計的VR遊戲;遊歷東京、去黃大仙求籤、玩桌遊...一切都不再受地域限制!
Kainaat操一口貼地廣東話,只聽聲音大概不會察覺她來自巴基斯坦。Kainaat畢業後考到港大的護理系,閒時更會做深水埗區導賞員,如果你見到伊斯蘭教教徒步出街市時雙手有血,「唔洗驚,佢哋岩岩劏完雞啫!」
初次踏上大銀幕已擔當重要角色,成家宏是《我的印度男友》的男主角,這次以校友身分受訪,分享拍攝時的點滴,亦希望少數族裔能剔除「南亞裔」這個標籤。
適逢十月是照顧者月,兩位全職媽媽分享照顧有特殊學習需要及傷殘子女的苦與樂,並因為情融坊家長資源中心而找到了喘息空間。
不少年輕人投身社會前,都會有個疑問:「究竟興趣可以成為事業嗎?」今集真人漂書有環保社企綠行俠創辦人之一的Jay,分享如要將興趣當飯食的那些事!
教育從來不是件易事,在普遍人眼中,教導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更是難上加難。這次邀請到於特殊學校任教的王詠欣老師接受訪問,她透過AR虛擬實景應用程式提升學生的自理能力,並透過教育工作感受到學生對自己的愛。
為了連結洪水橋的家長及兒童,將洪福邨打造成為「兒童及家庭友善屋邨,洪孩兒社區網絡支援計劃就此誕生。今集由中華基督教會方潤華中學的學生訪問計劃社工小茵姑娘,了解計劃如何為洪福邨增添人情味。
臨記初體驗,炒散三兄弟遇著處處浪費、製造大量垃圾的片場,觸動他們的環保警界線!他們試圖改變常規,為片場帶來新氣象,成功與否,拭目以待!